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一分錢的故事

我記得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六十年代初),銀行每個窗口都有一個數一分錢銅板的機器.

你可以把你幾個月存下來的一大堆一分錢銅板,倒進機器,

沒有多久就全部給你數出來了.然後,銀行的會計小姐,

它就給你換成紙鈔和較大面額的硬幣,三塊七毛五,十二塊三等等.

而現在非但銀行早已不再為我們提供這項義務服務,

還要你本人先從銀行取來一捲捲可以裝上五十枚銅板的紙筒,

自己一枚枚地數(你以為數上三五百個銅板好玩嗎?)自己在一枚枚地裝(不予置評)

裝滿封好之後再送去銀行,他們才肯給你換只車. 換句話說,連銀行都懶得去理這倒楣的一分錢便尼.

何止銀行,伸手跟你要錢的酒鬼都不收銅板.

而如果你不幸給了一個有毒癮的君子幾個銅板,肯定你還會挨揍.

怎麼搞的? 我想我們先不要去責備銀行和酒鬼,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我們自己,

生活在美國,如何對待這個好像一文不值的一分錢銅板.



根據我不太科學的觀察,如何處理銅板也是男女有別.

一般女人都用手提包,外出不發生任何存放硬幣的問題.

但是男人一般使用的皮夾則沒有地方放硬幣.而且只有少數人肯用保管硬幣的小皮包.

其餘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只好裝在上衣口袋或褲袋裡,磨口袋不說,而且不舒服.

所以大部分人,也多半像我一樣.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口袋裡面裝的硬幣全掏出來,

留下五分十分25分的硬幣,而將當天不幸找回的所有一分錢銅板,丟進大玻璃罐,或是空鞋盒.

我的銅板倉庫是多年前我從非洲帶回來的一個比炒鍋稍微小一點的石頭盒.

現在已經快滿了,重得我一隻手是絕對拿不起來,兩隻手也要用點力才行.可是長久以來,

我沒有精神,也好像找不出時間,坐下來一個個地數,一個個地裝進紙筒, 好去銀行換成能夠使用的真鈔票.



不住在美國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用掉它.當然,我無時無刻不在儘量找機會把它打發掉.

可是,說比做容易.銀行和酒鬼不要它先不說,越來越自動化的美國,根本就不給你留任何餘地.

首先所有販賣機都不收銅板,連售價才三毛五的報紙售報機都不收.

我以前最容易打發掉的辦法, 給小孩子, 也都行不通了.

一分錢的糖果機現在變成了五分錢糖果機,而且也不收銅板.通貨膨脹分但削弱了美元,

更影響了美國兒童的價值觀.不錯,慈善機構到使肯收,

只不過誰也不好意思只是捐上一百來個銅板(一塊多美金),

好像至少也要好幾千幾萬個才拿得出手,而考慮到他們不會來收,

而要你親自送上門的話,你就不得不再一次考慮這幾千幾萬個銅板有多重了.



但最重要的是,美國商店得售價都不是整數.全有零頭.什麼一塊幾毛之類的等等,

已經夠麻煩了.再加上紐約把分之八的消費稅, 在紐約買東西難得有個整數.

而如果你身邊剛好沒有銅板,那找錢的時候反而會因此多收進好幾個.

一點不錯,有它也不是,沒有它也不是.

所以在美國省一分錢並不等於賺了一分錢,只等於多了一個累贅.





原文摘錄--
                   美國郵簡, 作者: 張北海
美國郵簡圖片來源: 博客來網路書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